大屏幕显示系统基本布局
大屏幕显示系统的可用布局方案有:影院型、圆桌会议型、阶梯教室型、线型。
影院型布局的大屏幕在显示大厅的正前方,人员席居中,业务员席位于的人员前后或两侧,技术保障人员在的人员后专门设置的控制室内,便于对大屏幕显示进行观察控制。观摩席在后排或外侧,其参观或观摩不影响正常工作。这种布局使每个席位尽可能处于大屏幕的蕞佳观看位置,有利于扩充席位,能接纳的人员较多,适宜分散决策的管理体制,因此屏幕尺寸可以较大而且不止一块,集中布置在正前方。但是这种布局不利于的人员与其他成员之间的交谈。
圆桌会议型布局可设三块屏幕,主屏幕位于圆桌的一端,辅屏幕位于主屏幕两侧,幕间夹角视人数而定。的人员位于圆桌的另一端,处于蕞佳的观看位置,业务员或辅助决策的人员位于圆桌两侧,主要观看本席位正面的屏幕。这种结构有利于的人员观看大屏幕并与其他成员之间的研讨,但不利于辅助决策的人员观看其他屏幕,需要通过合理划分显示区域和内容弥补解决。
银幕亮度增益选择:
银幕提高亮度增益,其实是减少银幕的反射角,也就是说把反射到其他方向的光线聚拢来反射到观看(测量)处,以提高亮度的感觉。也就是说,亮度增益提高了,其反射角肯定减少,而反射角减少就会带来主观亮度均匀度下降的感觉,可视角度减少,也就是观看时中心亮度提高,其他区域亮度减少。
因此,我们在选用不同银幕亮度增益时,须作一个折中,就是选择一个相对较高的亮度增益的银幕。这样具有较高的幕面亮度感觉。同时也具有较好的亮度均匀度感受(看3D电影尤其如此)。
避免选择太高亮度增益的银幕,而忽视可视角度这个问题,建议应选择亮度增益在2.2-2.4的银幕。
框尺寸如何?
银幕尺寸并不是真的墙倒墙的尺寸,而是必须留有合适的尺寸的黑色幕框来衬托的。原则是,下水平幕框宽度是墙到墙,高度是银幕视点,上水平幕框宽度是墙到墙。高度则根据银幕宽度在0.5-1米之间选取,画面越宽,高度可增加。而左右两边的幕框,以等高设计的宽银幕为准,宽度在0.3-0.5米之间。画面越大,宽度可增加。高度以大于上下水平幕框的距离,活动式则以符合遮幅式画面的宽度为限。
现在由于电影院尺寸所限,为了尽可能把银幕做大,也有采用银幕在幕框上反包的形式,这样就不需要幕框了,只需上下采用黑色帷幔就行。
用三台投影机投射在一块银幕上,获得一个把三个画面拼接在一起的超宽超大银幕播放效果
的cinerama电影大概是西部开拓史 how the west was won(1962),网上有bdrip片源,有兴趣的人可以感受下这特别的构图(三机确实偶尔会有曝光不一致导致三个画面不衔接的问题)
现在能支持三机投影的电影院全球也很少,不过意思和imax其实异曲同工,都是更大更多,更细致,更震撼。总之你家4:3的12寸小荧幕肯定没法塞进去这画面。
这片子汇聚当时明星,加上超大制作,超大银幕,对标现在的复联4,票房应该在当时也是相当喜人,但你现在看,剧情上恐怕很难吸引一般观众……